鲢鱼属中上层鱼类,生性活泼,稍受惊动便四处窜跳。人们常常看到拉网捕鱼时,鲢鱼从网上跃过逃跑的情景,但决不会看到有鲢鱼从网底逃逸的情况。鲢鱼生长速度快,耐低氧能力比草鱼、青鱼强,喜肥水,抗病力强,容易饲养。在天然水体中,5千克以上的鲢鱼较为普遍,最大个体可达35~40千克。鲢鱼是典型的食浮游生物的鱼类,终生以浮游生物为食。它的适宜生长温度和草鱼一样,生长季节,大都在江河支流和湖泊中肥育。低温季节,食欲减退,但依然摄食,且多集中于河床及湖泊深处越冬。
从口味上来说,鲢鳙对于“酸”“臭”“发酵”的味型最感兴趣。而状态上,前面提到鲢鳙喜欢雾化较好的饵料。这两点,就可以确定窝料和钓饵的配制原则。当然,在雾化方面也要视具体鱼情而定,如果鱼群密度大、鲢鳙吃饵积极,可适当在原有基础上再加大雾化,反之则要添加粘粉等适当减小雾化。除此之外,钓鲢鳙的水域面积较大,窝料和饵料都要准备充分。
酸臭糟食:玉米面8O%,白面20%,混合一起用开水洗烫后蒸熟,趁热揉碎掺入用水化开的鱼酵母(干酵母片也可)装入塑料袋中密封使其发酵,要求完全不透气,并放在阳光下曝晒二、三天左右,使用时用多少取多少,剩余部份可继续封存备用。
窝料:选用当年的细玉米面克,新鲜的豆腐渣克,细麸皮克,酒酿一小碗,酵母粉2小袋。先将酵母溶散在温水中与其他配料搅拌均匀,然后加水密闭发酵。盛夏一般发酵l—2天,秋季可发得时间长一些,玉米面就会变得膨胀,窝料变得稀软,散发出好闻的粮食的酵香味,就可使用。如果想增加钓获大鳙鱼的比例还可以在使用前添加一些臭豆腐汤,效果更好。此诱饵酵香浓郁,非常符合大鲢鳙的口味。
划重点咯:一是上钩挂饵(这点最重要,下钩中鱼的几率非常的高,保证全部正口);手不离竿(浮漂点动就要提竿,要不来不及);勤抛竿(诱鱼进窝),竿不要打满(大鱼上钩外窜比较快,要留有余地。另外大鱼上钩后能迅速大鱼离窝)。
浮钓鲢鳙的调漂应该说是比较容易的,只要让漂尾能够漏出7~8目就够了。而如果你一开始选的浮漂漂尾很粗,那么6目也够了。而想要挂饵挂得大点,则还要调高点,这个根据你个人习惯来判断。像我,就喜欢节约饵料,一般都调低一点。但你们节约饵料调低的时候要注意,不要调得太低,我一个朋友调3目钓鲢鳙,稍微挂点饵料,漂就沉下去了,没有漂,怎么钓鱼呢?
钓鲢鳙鱼,关键是判断鱼进窝与否,而判断鱼是否进窝就是看鱼星,鲢鳙鱼一般是在离岸米左右的水面上翻花,我们布窝以后,它们会逐渐靠拢过来,当真正进窝了,那就会发现:一片片窝状的气泡往上泛(就如同塘底的淤泥很厚、人下水一脚踩下去沼气向上冒的形状是一样的),在密集的小气泡中,不时有一两个大气泡,这就是典型的鲢鳙鱼星。
这时不要心急,要细心地寻找鲢鳙鱼所在的水层(原则上是:鲢鳙鱼大、所的在水层就偏深,反之,所的在水层就偏浅),说白点:一般一斤左右的鲢鳙鱼都在50公分到1.3米的深度,鱼越大、所在的水层就深些,有时我们在中、大型水库垂钓,十几斤左右的大鲢鳙鱼都在1.7米左右的深度。
总得来说鱼有多深这事不好说,没有探鱼器这事真不知道,有了探鱼器这事也不准。一般经验来说,早晨赶在日出前到水库大坝,随着朝霞悄悄潜入水边,往水里扔一块石头能看见成群的鲢鳙跳起来,当然没有鲢鳙的水库除外,扔一块磨盘也没有鲢鳙跳,蛤蟆跳还有可能。中午的时候,很少看见鲢鳙上跳,晚上要是水边没人,也许还能看见鲢鱼成群的起浮。这说明一早一晚的时候鲢鳙是比较“浅”的,中午是比较“深”的。好像跟大部人的认识不同,这是一个原则。
了解更多钓鱼技巧,饵料配方,爆护秘籍
欢迎添加
赞赏
长按北方乌发口服液能不能治脸部白癜风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公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ythope.com/lysl/20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