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库的功臣蓄水放鱼20年,保水

咨询白癜风专家 https://mip.yyk.99.com.cn/fengtai/68389/zuozhen.html

三峡大坝是万里长江上规模最大、投入成本最高的世界级大坝,在多个重要指标上均创下了全国之最,至今仍被誉为中国水利的标杆之作。

自年蓄水以来,大坝上游水位逐渐抬升至米,水量增加了多亿立方米,为鱼类的生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当库容蓄满后,三峡大坝以上可形成平方公里的水面,栖息着上百种鱼类,孕育了长江上游最大的天然渔场。

三峡水库为啥成了鱼类的天堂?

长江的渔业资源闻名全国,三峡水库又是长江流域面积最大的水库,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据统计,三峡库区内共记载有种鱼类,盛产四大家鱼、鲌鱼、鲶鱼等经济鱼种,高产年份可达上万吨。

根据渔业部门的统计,年是三峡渔业的黄金时期,全年总捕捞量为吨。到~年时产量有所下降,但依然高达~吨。自年长江全面禁渔后,三峡水库的渔业看似终止,实则是进入资源养护期,鱼类得以充分生长,储量上限难以估计。

三峡水库是淡水鱼类的天堂,这其中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首先,三峡库区蓄水量大,环境复杂,自古就是重要的产卵场,资源优势大。

三峡库区全长多公里,高差约为m,上游是高山峡谷区,多急流险滩;下游则是低山丘陵区,水流逐渐放缓;到了三峡大坝附近,江水因拦截作用而形成静水区和回水区,深度超过多米。

从高空俯瞰,库段蜿蜒曲折,库汊不计其数,复杂的生境为不同习性的鱼类提供了绝佳的栖息地。库湾处分布有大量的水草滩地,库底则有卵石和粗砂,适合鱼类繁殖产卵,造就了长江干流面积最大的流域性产卵场。

其次,库区除长江干流外,还有多条支流汇入,饵料丰富,起到了补充、庇护鱼种的作用。

三峡库区的主要支流有磨刀溪、乌江、嘉陵江、大宁河、梅溪河等,在大坝蓄水后,支流的流速减小到0.m/s,更有利于泥沙沉积。于是,水体的透明度升高,透光性增加,浮游藻类得以迅速繁殖,为鱼虾蟹贝提供了充沛的生物饵料。

最后,自然保护区的成立、禁渔制度的实施有效避免了鱼虾被过度捕捞,增殖放流也起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

我国从上世纪80~90年代就在长江建立了国家级和省级的自然保护区;从年开始,长江流域首次实施春季休渔制度,每年休渔3个月;从年开始,十年禁渔终成现实,每年放流大量的鱼种,对中华鲟、达氏鲟等濒危物种进行“人工助产”,效果显著。

蓄水20年,水库里的鲢鳙保住了什么?

年是三峡水库蓄水的第20年,以鱼养水的新模式正在库区内逐步推广,生态鱼、水库鱼已经成为三峡水库渔业发展的新趋势。

为何要强调“生态”的重要性?因为在过去,三峡库区内曾开展过大规模的网箱养殖,水域污染十分严重。8年春季,云阳彭溪河因网箱养鱼而爆发水华,40多公里长的河面上泛起了大片的浮萍、藻膜。在某些河段,每平方米水面的捞出的浮萍重达5公斤,水体发黑发臭,引起了湖北省政府的高度重视。

9~年,重庆和湖北相继取缔了网箱养殖,取而代之的则是人放天养的生态渔业模式,鲢鳙成为了治水、改水的最大功臣。在三峡生态渔场内,投放的鲢鳙鱼种占总投放量的90%~95%左右,放流规格和数量充分参照了水面大小、水质肥瘦、水位深浅等自然条件。

在淡水鱼中,以浮游生物为食的经济鱼类少之又少,鲢鳙是其中的娇娇者,单条体重能达到30~50kg,是名副其实的水质净化器。中科院水生所经过测定发现,每捕捞1kg的鲢鳙就相当于从水中移除了25~36g的氮以及3~9g的磷;西南大学研究团队发现,投放鲢鳙能加快水体中的氮磷循环,在同样的时间内氮磷转化量更多。

水质监测结果也显示,人放天养的模式确实有利于保水。~年,在重庆市忠县的鲢鳙放流区域内水质指标一直保持在二类水平,综合污染指数下降了27%~48%。而在龙滩河,水质由原先的三类水上升到了二类水,综合污染指数降低了29%~46%,水质改善成效显著。由此可见,“保水鱼”确实保住了生态!

美中不足的是,库区还未形成统一的渔业管理机构,商业运作强度不够。有专家曾建议,湖北和重庆应联合成立三峡水库渔业开发总公司,在宜昌、奉节、万州、涪陵、重庆五地设立分公司,统一经营。参考千岛湖渔场的成功案例,三峡库区内也同样可以统一管理,根据水质指标来科学统筹,以免各地放流混乱、超出负荷,或者因放流不够而浪费水体空间。

三峡水库的有机鱼

虽说长江流域已进入全面禁渔,但并不是彻底地“一刀切”,是否可以捕捞还要根据各个湖库的实际承载量来判断。

年1月初,湖北省武湖、鲁湖、野猪湖等5个湖库得到批准,可以开展生态捕捞。原因是禁渔后鱼虾不断生长,过度繁殖,以至于超过了生态容纳量。如果再不捕捞,大批活鱼就可能因为水质恶化、缺少饵料等因素而死亡。

湖北五湖库的生态捕捞是长江禁渔区内的首次大规模捕捞,从1月4日一直持续到月底。按照规定,四大家鱼的最低起捕规格为4斤,最高可捕获将近万斤的鲜鱼,有望在春节前陆续上市。

这次捕鱼释放出了重要信息,为其他湖库提供了借鉴。理论上,三峡库区部分水域也适合生态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水域牧场的建设就是一个有益的尝试。要注意的是,三峡水库是一个开放而庞大的系统,和支流、长江上游相互贯通,放流的鱼苗很容易迁徙到其他地区生长,资源流动性高,回捕率不容易得到保障。

其实早在10年前,重庆市渔业部门就摸出了一条新路子:在条件适宜的库湾、库汊内发展以增殖放流为主的天然水域牧场。

水下牧场在国内淡水湖库中的应用并不多见,可见其开创性。再搭配人工拦鱼技术,鲢鳙的流动管理基本能得到解决。当鱼群的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牧场内便可通过“赶、拦、刺、张”的联合捕鱼法捕鱼,能有效避免其他鱼类混入渔网,从而起到了“借水养鱼”与“以鱼保水”的双重效果。

经过多年摸索,三峡水库的有机鱼产业已初具规模,“三峡鱼”牌鲢鳙被认定为重庆市的著名商标,旺季时的月销售量高达5万多公斤。此外,当地“长寿湖”、“渝湖”、“大洪湖”牌的有机鱼也相继通过认证,市场价格高出普通鲢鳙3~5倍,这是继千岛湖“淳”牌大头鱼之后的又一批经典样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ythope.com/lyjs/lyjs/263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公司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