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自制鲢鳙鱼特效饵料配方

鲢鳙是鲢鱼和鳙鱼(俗称大头),二者同属于四大家鱼,不同其它鱼种的是这两种鱼的摄食方式是吸食而不是嚼食,这就决定了我们在配饵料的时候不光要考虑饵料的味型,还要注意饵料的物理特性(雾化),除了市场上的商品饵外,很多钓友更喜欢亲自动手配制饵料,享受之中的乐趣,今天给大家分享两款效果不错的自制鲢鳙饵料,有兴趣的钓友不妨一试。

配方一:

细米糠30%+麦麸25%+玉米面25%+碎韭菜10%+面粉5%+白砂糖5%

制作使用方法:

将以上各种料掺在一起,装在干净的黑色塑料袋内(用双层最好),然后用开水烫匀,等到不烫手时搅拌均匀,不能其中有干料,也不能太浠了;然后在袋口和料中喷洒少许曲酒,扎紧袋口密封好。放在烈日下暴晒一周后,打开袋口闻到强烈的酸味(微臭)即可使用,用时如果太浠了,可加入细米糠或麦麸,并用面粉调整粘度,以适应手竿或海竿等不同的钓法。

配方二:

麦麸30%+玉米面20%+杨树锯末10%(普通锯末也行)+面粉15%+碎韭菜10+臭豆腐10%+白砂糖5%,

制作使用方法:

先将麦麸、玉米面、碎韭菜三种料用开水烫一下,等到不烫手时,再把其它几种料掺进去,搅拌均匀即可使用。其软硬和粘度可根据不同钓法的需要进行调整。此料如果再加入10%的冬俊鲫(商品饵)效果会更好。

以上两种饵料在使用时要加入1%的白面。

↓↓要想钓好鲢鳙,饵料只是其一,还需注意以下环节↓↓

第一、了解其个性

1、喜群游,但混合集群不多,因为在垂钓中发现,钓起花鲢时,尽一色花鲢,钓起白鲢就尽一色白鲢。插花上钩的现象很少。

2、常浮游,旨在摄食浮游生物和吸氧,因为夏初——秋末这段时期,天气变化异常,经常造成水中缺氧。 

3、怕惊扰、喜雀跃。遇到响动或小鸟掠过水面,立刻引起鱼群骚动而跃出水面,此起彼落,看得人眼花缭乱。这种反应主要在白鲢。

第二、了解其摄食的特点

1、链鱼摄食是在上下嘴的张、合时将食物吸入口中,但并不急于吞咽,也不像鲤、草、青等鱼那样调头游走,而是原地不动,边吸边吐,花、白鲢的摄食动作各有不同,白鲢动作敏捷、轻微,让人防不胜防,钓此鱼须眼疾手快。而花鲢摄食动作较白鲢缓慢、稳重~ 

2、大多在水的中上层觅食,特别是人工喂养的渔塘,饵料漂浮在中上层,使鱼儿形成了在该水层摄食的习惯。再就是顺下风在水表层摄食浮游生物,这就给钓鲢带来难度。 

3、也有到水底觅食的。特别是垂钓时,由于诱饵的浓香引来成群的鲢鱼,它们没有鲫鱼和鲤鱼那样狡诈、多疑,只要味道对口就吃,这一点又为钓鲢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就可以手竿底钓刮鲢鱼了~刮鲢鱼需要抓极小的小动作~

第三、学会看漂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准确无误的提竿时机,关键就在于浮漂反应的一瞬间。那么有哪些反应呢? 

1、快速、轻微抖动一两下,或下沉一点点,又立即升到原位,这无疑是白鲢摄饵的反应   

2、缓慢上升或下沉,不超过一目,是花鲢摄饵。 

3、当钩饵下沉到位时,浮漂突然上升或下沉1~2目,并持续不动,可以肯定是花鲢摄饵,而且这种反应的中钩率相当高。   

4、浮漂在水中似动非动多半是花鲢摄饵。这种反应一般出现在有点小风浪时~   

5、浮漂到位后直接黑漂或小顶漂后黑漂、大顿口,可以肯定的是鳙鱼吃钩。 

第四、如何判断鲢鱼进窝和咬钩

1、观水泡,从窝点周围泛起两分硬币大小的单个水泡,米把远左右一个,由远而近进窝~   

2、只要把观漂,看水泡,检查钩饵等因素综合起来加以分析,就可准确无误地判断出是不是鲢鱼咬钩了。    

第五、浮钓与底钓

  从鲢鱼的生活习性而论,浮钓的效果但是这也要看鱼的密度~密度高的话~浮钓的深度由鱼的密度.大小而定`//大鲢鱼不在比较浅的水域~

  鲢鱼上了钩不要高兴过早,因为此鱼口大、唇薄、肉少、膜多,所以很难钩牢。要使钓到的鲢鱼顺利上岸,还得注意三关:即一不能硬拉,以防豁嘴;二不能松线,以防脱钩;三不能性急,因此只能谨慎遛鱼,直到翻白仰肚,再用抄网抄上岸









































白癜风怎么治
白癜风怎样治疗最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ythope.com/lyyy/146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公司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