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钓鱼人都渴望钓到大鱼,来到河边都是带着满满的期盼而来,但是想钓大鱼谈何容易,中间不仅需要过硬的钓鱼技术,还需要看你的人品。人品就不说了,我们来说说钓鱼技术,今天谈谈钓鱼常遇到的6大难题以及又改如何应对。
1、鱼不咬钩
当我们把钩抛入钓点,等了个把小时,发现没有鱼咬钩,这个时候就要分析一下原因了。
鱼不咬钩的原因主要有:
(1)所用饵料不适合。
(2)钓位不当。
(3)水的深浅、肥瘦、浑浊度、水温等项中有不宜鱼儿活动的情况。
(4)钓场周围来往人群频繁,干扰大。
(5)所设钓点多次被钓翁使用,鱼儿产生了适应性,老不咬钩
如何解决遇到上述情况:
第一,出片前要多准备几种饵料,到钓点后,每种饵料试用一下,大红每20分钟换一次,从中找出最合适的饵料,如所带的饵料都不行,还可就地取材,临时找一些,总之一定要找准适宜饵料才好。
第二,在一个钓位上,若2小时均无鱼上钩,则应根据当时、当地环境、气候情况调换钓位。
但调换钓位不宜过于频繁。
第三,认真分析水情(水的深浅是否适宜,水的肥瘦、浑浊度、水温等),根据水情准确确定钓位。
第四,排除干扰。钓点周围尽量避免走动和声响。
第五,在钓饵质量上下功夫,选用鲜活或香味浓郁(包括酸、臭、香、甜)的饵料使鱼失去警惕。
2、小鱼闹窝
小鱼闹窝是最让钓鱼人伤脑的事,只见漂动不见鱼,提竿无鱼,不提又怕是大鱼,弄得钓手心烦意乱。应对小鱼闹窝其实也有很多方法,以下就简单说几种办法,帮助钓鱼解决这一难题。
(1)打窝子后闹小鱼
如果在大鱼较多的池塘,不怕闹小鱼,仍继续打窝,小鱼先来,往往招来大鱼,利用小鱼当向导,只要大鱼过来,准将小鱼赶跑,所以在闹小鱼的地方垂钓,突然小鱼不闹了,这时很大程度预示着大鱼已经来了。另外,从窝中的鱼星上大致也能辨别出大小鱼。
如果是在大鱼稀少的池塘中垂钓,就不能采用这种强打窝子的办法,那只能是白喂小鱼。不少钓友遇到这种水域,不采用打窝子的办法,而是采用移动钓法,找鱼星处下钩,也可避免小鱼过分干扰。即使是定点钓也不打窝子。
(2)将钓饵调硬和加大
这对防止闹小鱼有明显效果。钓饵又大又硬(都不宜过分),小鱼一时吃不完啃不动,时间稍长,往往招来大鱼。在秋天到放养罗非鱼的池塘垂钓,要用较硬的钓饵,因为秋天小罗非特多,池中大小鱼兼有,硬饵小鱼咬不动,招来大鱼。大小鱼咬钩在漂子的反应上是有区别的:
小鱼拉漂,轻浮快速,大鱼则深沉慢稳。个别时候也可能出现反常情况。用气门心套颗粒饲料当钓饵时,也可起到上述作用,对付小鱼也行之有效。
(3)换钓饵
将特别爱招小鱼的蚯等活饵,或味道浓烈的钓饵换成普通钓饵,可稍微避免一些小鱼闹,但由于用普通饵料,可能要影响上鱼率,有些钓友说,上鱼少也认了,只要不闹小鱼心不烦,能安静垂钓。小鱼闹窝很厉害尽量减少腥饵的使用。
(4)给小鱼单设食堂
在离钓点2米多的地方打窝子,专喂小鱼。下竿处不打窝子,少留残食。由于有小鱼窝子,也可能招来大鱼,大鱼活动范围大,这就可能避开小鱼等大鱼。
(5)改变钓法
子线不能太长,子线长了,在水中的摆动幅度加大,容易引起小鱼的争抢,10厘米左右为好,调标尽量调的高一点,可以有效的梳理小杂鱼闹钩的信号,子线也不能太软了,子线太软了换子线的频率就高了,在特殊的鱼情下甚至可以钓跑铅。浮漂使用浮力大一些的,加速饵料的下沉速度,可有效必看小杂鱼的水层。
(6)改变垂钓时间
白天是小鱼活跃的时间段,如果垂钓水域小鱼比较多,整个白天都会遇到小鱼闹窝,此时可改为夜钓,夜间小杂鱼比较安静,如果浮漂有动作,大多是有大鱼在水底吃食。
3、频繁出现截口
出现截口的时候,首先要判断是小鱼抢食截口还是目标鱼截口,根据实际情况改变应对策略。解决办法如下:
(1)在出现截口时,垂钓者可加长子线的长度,从而使饵料下沉的时间得到拖延,放慢饵
料行进的速度。
(2)当然,有些垂钓老手们遇到截口的现象时会果断的使用飞铅垂钓的方法,以此来提高
自己的中鱼率。
(3)再者,垂钓者们换一种饵料使用,不妨试一试用散炮饵配以拉饵。这就要求这两者的
味型要极其的相似,而且还需要散炮饵的雾化效果要好,当饵料到达底部时最好钓钩上只存在拉饵。
这样垂钓爱好者在垂钓的时候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自己的上鱼效果。
4、扬竿时机的把握
一般扬竿的时机都是根据浮漂的动作进行判断,规律如下:
(1)立漂反应
小送漂:浮漂在水面徐徐上升1厘米左右,然后停止不动,预示有鱼吞钩,应及时提竿。
大送漂:浮漂在水中急剧下沉,又慢慢从水面上升,直到整个浮漂横在水面,预示鱼儿已被
钩住,应及时提竿。
拉漂:浮漂在水中急速下沉,此时,应及时提竿。
追漂:浮漂在水面上下不停地抖动,是小鱼啄食,但鱼儿并未上钩。此时不能提竿。
(2)卧漂反应
小送漂:水下的浮漂升出水面一二粒后,又停住,此时应及时提竿。
大送漂:水下浮漂全部伸出水面,应及时提竿。
拉漂:卧在水面的几粒浮漂,急剧地沉入水中,应及时提竿。
逗漂:水下浮漂不停地上升或下沉,应及时提竿。
5、肥水上鱼率低
肥水体饵料生物多,缺氧,水的透明度低,鱼儿很难上钓。在肥水水域中垂钓应把握以下要点:
(1)在肥水水域中垂钓应采用钓浮,不钓底。因为肥水水域的中上层浮游生物多,溶氧量大。
鱼儿大多集中在中上层活动。一般应遵循钓浅、不钓深、长竿短用、海竿近用的原则。
(2)选择雨天出征。因为在肥水水域中,雨天水中溶氧增加,鱼儿活跃。
(3)肥水水域水温升高快,降温也快,夏季更为突出,中午与早晚相比,温差很大,骤冷、骤热的天气也会使上下层水温温差加大,上下层由于水温温差形成对流,使水体中溶氧增加,
所以夏季在肥水水域垂钓,应钓早不钓晚,钓冷不钓热。一般上钓率的高峰是早晨3点-8点。
(4)肥水水域垂钓应选择素饵,同时更应注意其加工质量,使味道更加浓郁,并增加一定数量的添加剂。
总之在肥水中垂钓,要遵循浅不钓深;长竿短用,海竿近用的原则。
6、钓大鱼容易脱钩
很多钓友碰到大鱼,不知道如何遛,大鱼就脱钩逃掉。那么钓到大鱼该如何钓上岸?以下就和大家分享一下经验。
(1)绷住大鱼后,一定要让钓竿弓起足够大的角度。千万不要听凭竿松前压。哪怕是对
钓竿的一点点担心,也可能松手放低钓竿,这样会立马上切线。5月中旬笔者在李家台水
库,用纤细的4.5米插节竿,1.0主线,0.4子线,在主钓白鲦鱼时,先后钓中四尾1.5~3千克的鲢鳙,因为担心拔节,所以每次都是强行弓起钓竿,不敢稍微下压,结果每次都搏鱼成功。
(2)抬竿时,一定要利用竿的柔软性和手臂的长度,在伸直手臂的同时竖起钓竿,获得
钓竿对钩线的支持。
(3)钓点太远、提竿太晚时,有可能抬不起竿,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及早提竿,或者所
钓钓点提前设定的稍近一点。
(4)注意调整方向,不要让大鱼离岸太远或太近。远了会增加拔河的可能,近了会增加
在岸边磨线的概率。
(5)不要让大鱼沿岸跑得太远,减少挂树枝、挂草的危险。细线小钩钓大鱼时,要注意调整好心态。一般而言,因抬不起竿而跑鱼是必然的。绷住了大鱼,意味着成功了一半。此时若有保护钓竿的想法——即使是心中一个小小的闪念,就会放低钓竿,这样会立马增加线的拉力,容易造成切线的结果。
赞赏
长按北京治疗白癜风最专业的医院白癜风偏方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ythope.com/lyyy/19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