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鲢鳙关键是要知道钓多深,搞定这个问

7-9月份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虽然从某种程度来说是鱼儿最活跃的季节,但却不是最好钓鱼的季节。具体原因是什么,路人甲上篇文章有和大家介绍过,这里就不啰嗦了。反正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高温,高湿,低气压会一直伴随着钓鱼人,很多底层鱼都变得不好钓了。所以,路人甲建议大家建议钓钓中上层鱼种,比如说鲢鳙。

因为鲢鳙比较耐高温,即使在炎热的中午也会有不错的鱼口,而且鲢鳙生长速度快个体都比较大,中鱼后的手感比较好。更重要的是一来就是一大群,很容易出现连杆的现象。不过很多人在钓鲢鳙的时候都知道要钓浮,但是却不知道钓多深,今天这篇文章咱们就来聊聊钓鲢鳙钓多深的问题,希望对新手钓友们有所帮助。

我们都知道鱼儿是冷血动物,它们会随着水温的变化而调整自己适合的水层。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天气和水情都会导致鱼儿的栖息鱼层不一样。在写这篇文章之前刚刚看了大毛老师在东北钓鲢鳙的视频,他一开始以为东北的水比南方凉一点,鲢鳙会在水底,结果用6.3的鱼竿钓底钓了一上午一个鱼口都没有,结果换了5.4钓浮没多久就中鱼了。所以,有时候只靠经验来想当然是不靠谱的。

尤其是有些钓友在某次钓一米的水深钓到过鲢鳙以后就一直钓一米深,到哪儿都不改变水层。如果是你比较熟悉的水域或者这几天天气比较稳定,你可以根据之前的深度进行微调即可,如果天气变化比较大或者地域差别比较大,还是要重新找鱼层。

那么鲢鳙到底喜欢待在多深的水层呢?主要是这2个因素决定的

1,气温和气压

气温和气压是相互影响的,拿夏季来说气温越高气压就越低,但是鲢鳙又是个比较耐高温却不耐低氧的鱼种。所以从理论上来讲,温度越高鲢鳙就越喜欢待在上层水域,有时候钓个70厘米都能钓到它们。但是水温下降后,鲢鳙就会慢慢往深水区游。比如说到了10月份以后,鲢鳙就慢慢潜入深水区了,有时候钓底才能钓得到。所以,温度不同,鲢鳙喜欢待的水层也不同(比如说白天和晚上不一样,南方和北方不一样,夏季和秋季也不一样)

气压也是个很关键的因素,鲢鳙的耐低氧能力非常差,家里有鱼塘的钓友们都知道,只要是低氧导致翻塘,死的第一个就是它们。所以气压特别低的天气鲢鳙都会浮头吸氧,如果水面上都能看到鲢鳙了,那建议你别打鲢鳙的注意了。

2,钓点本身的水深

比如说你钓黑坑,本身水深就是2米的样子,这时候1米和1.2米的区别就真心不大了。反正在水比较浅,水域面积比较小的地方,鱼儿发现饵料的几率很高,我们的注意力应该集中在饵料的雾化和钓法上,尽快将鱼诱进窝子就不怕钓不到鱼。如果说水面面积很大的水库,水又比较深(比如说5-8米)这时候不仅钓位要选好,饵料要选好,钓位的水深也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饵料的雾化速度和钓位的水深要互相配合)如果说鱼层在3米左右,你却钓1米深,饵料雾化太快入水就融散了,那肯定是钓不到鱼的。

钓鲢鳙和钓其他底层鱼不一样,鱼层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往往需要我们主动去找鱼层。有的钓点可能钓70厘米就能钓到,但是有的钓友那里却要钓2米才能钓得多鱼。因为气温,水情气压等情况都不一样,照搬别人的深度没啥意义。对于夏季来说,路人甲建议从浅到深开始找鱼层,比如说一开始是70厘米的水深,如果抽了半个小时都没鱼进窝,就向上推浮漂,一次推20厘米左右。如果找对了鱼层很快就会有鱼吃饵。如果到底了还没鱼吃饵,那么浮漂向下拉重复找鱼层的动作,直到找到鱼层为止(有时候挺费神的,但这个环节又必不可少)。

最后啰嗦一下浮漂的调钓,都知道钓鲢鳙要钓浮,用的浮漂吃铅量都比较大,但很多钓友喜欢将调目设定得很高,有的甚至设定到漂肚子。在吃铅量很大的情况下,调目过高浮漂的剩余浮力就非常大,鱼儿吸食饵料出来的动作就很容易和浮漂剩余浮力互相抵消,即使有动作也非常轻微(有动作也很难将钩子吸入嘴里,所以非常容易脱钩)。路人甲就碰到过一位钓友,用的浮漂吃铅量7克,调目调到漂肚子,那条河的鲢鳙又不大(一般在2斤左右)所以他钓了一上午都没发现鱼口,后来换了个吃铅量2.5克左右的浮漂,调5目,鱼口就明显清晰很多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ythope.com/lyyz/lyyz/255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公司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