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鲢鳙饵是用来钓浮,钓半水的。很偶然的一个机会,我发现鲢鳙饵如果用来钓底,也有不错的功效,不仅能钓上鲢鳙,还能兼顾鲫鱼、鲤鱼等底栖鱼类,何乐而不为?
市售鲢鳙商品饵多以雪花粉为主,辅以草莓味、酸臭味或蒜味,现在又有腥香等各种味型的。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雾化快、不易挂钩,所以用来钓浮,入水即化,到了水底估计就只剩下两枚空钩了,这对于钓鲢鳙是利器,但是用来钓底却不是好饵。去年有一天,我辗转了几个钓场,中途忘记补充饵料,最后发现只余半袋鲢鳙饵及一些用剩下的鲫鱼饵料。看看已是下午15时,不宜再跑,就将鲢鳙饵和其他饵料一起混合,拉丝粉多加以减少雾化。闻闻还比较香,而且随着鲢鳙饵的加入,饵团似乎多了些轻盈和诱惑力。抛竿入水,找底,终于开始上鱼,一两多重的翘嘴鲌有筷子长,又连上几条一两多重的鲫鱼。就在这有点热的四月底,夕阳西下时,来了个下扽,顿时钓线吱吱作响,一看是条鳙鱼,估计4斤多,完美收官。从那天开始我便一直思考着几个问题,单纯的鲢鳙饵为何越来越难钓到鲢鳙?过分注重半水是否合适?于是我尝试将鲢鳙饵用来钓底,结果在之后的出钓中屡有斩获,屡创佳绩,令周围钓友刮目相看。
单纯的鲢鳙饵是到不了底的,所以我最多加一半的鲢鳙饵,再加上一些平常不太用的鲫鱼饵,还有一些广谱饵,颗粒饵残余也可,但是量要少,不能喧宾夺主,且味型不能有较大冲突,比如奶香就不能配草莓。加了其他饵,一是减少雾化,二是一加一大于二,协同的作用会放大,很多饵料是单一型的,但是一结合就能取长补短,诱鱼及利于鱼摄食,钓效加强了。加入拉丝粉,若没有也可以加面粉,揉搓至可挂钩为止,雾化偏慢即可。水质清晰时可看到,饵球入水后表面的粉末先雾化掉一些,剩余的大多数还是在水底雾化。我曾仔细研究观察过,待饵料全部雾化完漂目上升至少需一分半钟。由于加入了鲢鳙饵,诱鱼快、香味强,且有平时饵料中不敢加的酸臭味、蒜味,对于鲤鱼之类的反而有致命的诱惑力。虽然鲫鱼最喜欢香甜,但是野生水域的鲫鱼往往是不拘泥于常规的,有时它们也会对别的味型饵料来上一口,我就曾用蒜味的混合饵上过一条半斤重的鲫鱼,奇兵制胜,偶尔为之也有趣。由于是全层缓慢雾化,故对于中上层鱼也有诱惑力,特别是翘嘴鲌和鳊鱼会抢着吃,因为饵球下沉是动态的,时不时还掉点东西,鱼类更要追着看看,白鲦就更不用说了。饵料进入水底,不需要反复频繁扬竿,饵虽雾化,但钓钩上还是有些饵料的,鱼用嘴吸,很容易中钩,尤其是大一点的鱼,所以耐心很重要。鲢鳙会慢慢来,因为水底都是雾化物,鱼儿搅动、水流作用、饵料香味等,鲢鳙来时并没有明显信号,因为在水底,也没有明显的撞线,但是一样摄食,一吸即入,信号很明显,不宜等第二口。
除了较热的天,大多数钓友还是底钓为主。我发现钓鲢鳙最好的季节还是在秋天,初秋和仲秋最多最猛,且往往位于水的中下层,只有小鲢鱼爱在半水折腾,小鳙鱼也喜欢近于水底活动。于是我一般从秋天开始,坚持用鲢鳙饵钓底,以赶上最后一波肥美的鲢鳙。常去的夹江就是如此,近年来鲢鳙也越来越难钓,且上午不如下午,早晨不如傍晚,“早钓鱼,晚钓虾”似乎一点也不灵。我一般是吃完午饭再去打窝,然后调好混合鲢鳙饵满意的状态,随着雾化物的增多,诱鱼力的加强,鱼儿慢慢就来了。有一次,我钓上来一条一斤多的鲫鱼,很圆的肚子,和家养的大不一样,旁边的钓友很惊讶,因为据说自从劳动节之后此处钓友就没有钓上过鲫鱼了,更别说这么大的鲫鱼了。而我几乎每次都能钓上,我想这可能是跟鲢鳙饵的加入有关吧。去年国庆节假期,大风天,出不去就在家待着,结果夹江内大风大浪,我熬到16时出门。那时风力减小,终于能看清漂相,结果不多时我就接连上了四条大物,可惜都让它们断线跑了。果断更换钓组和线组,终于又逮住一条,还是鳙鱼,有七八斤重。还有一次,也是用鲢鳙饵钓底,却见浮漂迅速下沉,我猛一提竿,鱼儿却死活不出水,手感不像太大的鱼,唯其力道绵绵不绝。慢慢遛了许久,原来是一条二斤多的野生鳜鱼,着实让旁边的钓友羡慕不已。我后来想想,应该是饵料的缘故,那天的鲢鳙饵是带点臭味的,小鱼蜂拥而至,鳜鱼又来吃小鱼,结果一下子吞下了钓钩,真是意外的收获。
底钓用鲢鳙饵,多一种尝试,多一种可能。饵料组合千变万化,望大家有机会试上一试,惊喜等着你!
白癜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北京最有名的治疗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