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寻梦菱湖rdquo

童趣两则

王德强

光阴荏苒,转眼到了耳顺之年!退休生活是那么平淡,那么安逸,再也没有大起大落的生活波澜。

《寻梦菱湖》笔会的信息,犹如闪电划进了我那平静的脑海,掀起层层涟漪,渐渐地打开我封存几十年的记忆。一切在菱湖发生的童年的,少年的,青年的故事在我脑海里闪烁!太多了,太多了!童趣,少年狂,青年梦……

还是找点童趣吧!

小伙伴蚕宝宝与鬼火

我出生在湖州,由于父母工作特忙,从小就把我寄养在乡下。湖州边上的白雀、龙溪乡有我的奶妈。稍大一点就寄养在菱湖周边的农村家庭里。后来才知道我在锦山、长超、溪西公社的勤劳大队都寄养过。记忆深刻的就是我从湖州读完大班(当然是插班的)到菱湖上小学时寄养在溪西南浜大队的情景。

我是寄养在菱湖镇边上南浜大队三小队杨姓双全伯的家。

双全伯一家有四口人,双全伯、双全的老婆(我叫双全妈妈),双全的儿子文生、女儿小燕,他们都成年了,我都叫哥哥姐姐。双全伯一家对我都很好,处处照顾我,他们都叫我蚕宝宝。后来整个村,整个大队,知道我的都叫我蚕宝宝!我也很快融入他们的家庭,成为他们的家庭一员。可能是我从小长时间地寄养在农村家庭,养成了一种乖巧的性格。早点融入寄养家庭,早点得到他们的认可和关怀,自己才不会吃亏。所以每当我放学回家,都会主动拿起篮子(篮子是双全伯用柳树条编的)和割草的镰刀,到村子附近有草的地方割羊草。那时的羊草真的不太好找。因为,生产队的田边地角和桑树地里的杂草都被削的一干二净。只有水沟边、塘埂边和河滩上才能找到鲜嫩的羊草。再说,双全妈妈有交代,不要走远,就在家前面的塘埂上割割就行了。实际上我也不敢走远,因为那时还是土葬,桑树地和一些白地上都有些坟地和棺材,有的还是赤膊棺材(没有用砖瓦建小房子),看了就会起鸡毛疙瘩。我在乡下待多了,经常听大人讲鬼的故事。特别说乡下鬼火很多,鬼火就是死人的魂灵头,小孩碰到了要被鬼抓去吃掉。听着听着,就会汗毛发硬,浑身发僵。所以,我看见乡下的坟墓棺材就远远地躲开。晚上是更不要说了,一个人是绝对不会走出房屋大门的。

我提的篮子不大,装满了也不过五六斤,所以就在家门口的鱼塘塘埂上就可以割满一篮。当然,这些草是路边的很老的有点枯黄的铁丝网草,羊是不太喜欢吃的。农家小孩是不会到这些地方去割草的!每当我高高兴兴地提着草篮子回家后,双全妈妈总是笑眯眯地接过篮子表扬我,并拿出农村的美味点心给我吃。春天可以吃到拖芽菱(秋天掉在河底的菱角在次年春天开始发芽,人们就用像篦子一样的工具,来回在河底拖拉,发芽的菱角就会被拖上来,故叫拖芽菱)、洋芋艿(土豆),夏天可以吃到嫩玉米,秋天和冬天那是东西多了,有老菱、番薯、芋艿。实际上这些东西双全伯他们当主粮吃的。一次我放学早,回到家时正好是大人吃烟的时间(当地农村把劳动间歇时间称之为掼潮烟),双全伯和文生哥在吃饭(他们是一日四餐),饭桌上就放了些番薯之类的东西,没有一粒米饭和菜。他们默默地吃着,然后休息一下就出工了。

我要吃这些杂粮点心随时可以自己去拿!

一次,我带了班上的几个男同学去我寄养家玩,双全妈妈客气地拿出菱角、芋艿之类的东西给他们吃。小伙伴们吃得高兴极了,当然,他们的吃相就像动画片里的孙悟空,食物没吃干净就扔了。离开时,我大方地让每个人的衣兜裤袋里放满了咬掉角的老菱。双全妈妈送走了小伙伴,回来默默地收拾桌上和地上的菱壳和芋艿皮,捡起掉在桌上的菱肉屑放进嘴里,还不时地拿起老菱壳,仰起脖子在牙齿上磕磕,吃掉里面的菱肉沫子。我望着双全妈妈的举动,呆呆地看着,真的不理解。后来才知道,南浜大队农田很少,口粮都不够吃。但南浜大队是先进大队,他们交完公粮还从牙缝里挤出稻米交余粮,所以每一个大队社员家庭都会把番薯、芋艿之类的杂粮当主粮吃。杂粮在他们眼里是及其珍贵的!

在南浜寄养期间我结识了很多小伙伴,大部分年龄比我大几岁,我们几乎天天在一起玩。他们也都叫我蚕宝宝!

南浜的小孩割草是一大主要劳动任务。当时的口号叫做羊多肥多肥多粮多。羊肥料在南浜大队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放在鱼塘里增肥。塘水肥了,就会生长游生物,四大家鱼的鲢鱼鳙鱼就喜欢吃这些游生物。塘水肥,鱼的产量才能高!生产队是按照每户羊的存栏数记工分的,羊多当然是工分多。养羊是当时南浜社员的民生要务!小孩就要承担很多养羊农活,主要就是割羊草。南浜的小孩,一放学就赶紧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背起羊草筐去割羊草。

割草是我们放飞的时候。特别是暑假,那是我们海阔天空、自由飞翔、任性玩耍的黄金时期!

只要是晴天,一大早我们都会在村口的稻地上(农村晒稻谷的场地)集中,装备整齐,清一色的羊草筐、吉子(菱湖话,即割草的镰刀)、一小块磨刀石。我当然还是老装备,一个柳条蓝。人差不多了,我们就出发了,来晚的小朋友会很快找到我们的。

按照现在的说法,我们叫寓割草与玩耍中,边玩边割草。看到草多的时候,我们就闷头割草。然后就是在大自然中尽情地玩耍!我们有很多玩法,每天都不一样。今天捉鱼,明天就会去摸虾,后天说不准谁去搞条乌梢蛇玩玩。然后把蛇卖到镇东栅头的羊毛房(行),大家都可以分到几块硬糖吃吃。

还有几种刺激的玩法!

打泥块仗。把一起集伙出去割草的小伙伴们一分为二,隔开一个开阔的白地(刚收割完农作物的旱地),各自为阵。以泥块为武器,互相攻击。绝对不能用砖块之类的硬物!有个叫阿民的小朋友,投的特别远,还很准。谁与他一起,那这场仗十拿九稳地胜了。也有闯祸的时候。在一次泥块仗中,我们这方的一个小伙伴被泥块打中了额头,大概是泥块硬了点,顿时鲜血直流,小伙伴们吓坏了,赶紧找干草把伤口蒙上。泥仗自然是打不成了!晚饭前受伤的小朋友的妈妈拉着那受伤的小朋友在稻地上数落。大家默默地听着,谁也不做声。第二天我们又拉着头缠白纱布的小朋友出去割草了,当然,还会玩我们的游戏。

打十字架。大家先是分别准备游戏的工具。就是拿吉子砍下两根杨树枝,直径有三至四公分粗,长约二十五公分左右。然后找两块砖对称竖放,把一根杨树枝放在上面,另一根树枝架在上面,就像一个十字。游戏准备工作做好了,接下来就是抓阄分组。参加游戏的小朋友各自拿出一点草,堆成一处,哪方赢了归哪方,然后由赢方分配到自己的人头上。有了这种刺激,玩起来当然拼命了!开玩了,通过双方的代表用猜东猜(就是石子剪刀布)的方法,赢方先挑十字架。另一方像打排球布阵一样,在估计的距离接住飞过来的树枝。如果接住了树枝,挑树枝的小朋友就算输了,就得由下一个人来挑。如果没接住树枝,那么在树枝落地的距离上由这方派出的代表打掉架在砖上的树枝。如打落树枝或从两砖之间穿过就算赢,相反则输。玩这个游戏,还真有点风险。接的不好会伤到手指,会又痛又肿,我们叫吃萝卜干。有时不小心吃到这种萝卜干,会痛上好几天!

我的小伙伴有时也要捉弄捉弄我这个街上人(那时农村里的人把吃商品粮的人统统称之为街上人)。他们知道我怕坟堆,怕棺材,怕鬼火。经常给我讲什么什么鬼,什么什么鬼火,在哪里出现过,怎么样迷人,讲的活灵活现,讲得我胆战心惊。有时还躲在坟堆后面吓唬我一下。一次我们到一个离村庄比较远的地方去割草。那里的桑树地里有许多棺木,有些已经破烂不堪,据说能看到死人的枯骨。我听着就会汗毛管子根根竖起,而我们那些小伙伴会在棺木边上割草玩耍。我不敢进去,就在外面等他们。一等不出来,二等不见人。天渐渐暗下来,风把桑树叶吹得沙沙作响,感觉到阴森怪异,我顿时鸡毛痱子竖起。那时的我,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赶紧撒腿拼命跑回家。那柳条篮子里的草当然是一根没剩。双全妈妈看到一脸委屈的我,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第二天一早,小伙伴来约我出去割草。双全妈妈一脸正色地对他们说:你们昨天把蚕宝宝丢在野地里,自己回家了,如果出事了怎么办?以后你们不要叫他去玩了。小伙伴们一脸愧疚。这天我还是与小伙伴们出去割羊草了,还是那么尽情地玩耍,还是那么尽情地享受大自然。

以后一直到我离开双全伯家,离开这帮小伙伴,他们都没有吓唬我,没有给我难堪!

后来我做学徒工了,从部队回来了,在湖州政府部门工作了,碰到他们,我小时候的南浜的小伙伴,他们还是叫我蚕宝宝。

在南浜双全伯家,晚上我是跟双全伯睡觉的。双全伯睡在大队鱼种场。每天晚上吃完晚饭,做完农活后,双全伯才带我向鱼种场走去。那时天已很晚了,我也是瞌睡懵懂了。双全伯家离鱼种场有段路的,月夜,我们就着月光走,黑夜我就提个小灯笼。那时双全伯好像没有手电筒!

我怕走夜路,怕碰到鬼火,每次晚上到鱼种场去时都要拉着双全伯的衣角。

礼拜天或假期,有时我会留在鱼种场玩。

南浜大队的鱼种场建在通往灵山的路边上,建筑是朝南六开间平房。两边的厢房是用作住人、厨房和仓库。中间四开间有廊檐,里面就是工作用房。是用来补渔网、修水车和堆放渔网和其它渔具用的。鱼种场房前有很大一块白地,放着几架大大小小的水车,还有一口很大的灶头,一口很大的铁锅,那是用来用猪血染渔网时用的(那时的渔网都是棉纱线编织的,因此,必须用猪血浸染,用开水蒸煮,这样才会坚固)。在鱼种场的边上就是孵化池,是用来孵化四大家鱼(鲢鳙草青)的。我特别喜欢看大人们进行孵化小鱼的劳作。孵化池里住满了水,在水泵的作用下,形成人工激流,在池里回旋。种鱼在池里迎着激流缓缓游动,鱼籽不停地排出体外。过几天我再去观看时,大人们已经在捞黑乎乎、亮晶晶的小鱼了。我会向大人要上几条,养在玻璃瓶里看着玩。

在鱼种场玩,使我耳濡目染地学到了很多东西,至今我还会磨豆浆、踩水车、织鱼网。

酷暑到了,天气燥热。被太阳暴晒过的土地,冒出阵阵热气。还像往常一样,晚上我跟着双全伯向鱼种场走去。老动作,拉着双全伯的衣角,双眼不停地四处张望!我们弯弯曲曲地走过塘埂,穿过桑树地,走到离鱼种场不远的一块平地时,我突然发现一条蓝光闪过,接着从地上飘出一个一个的蓝火团,有好多。一个消失了,又冒出几个。忽悠飘荡,时有时无。我的神经一阵紧张,紧紧抓住双全伯的胳膊,哆嗦地问,双全伯,这蓝色的火光是什么?双全伯很淡定地说,这是鬼火呀!我一阵哆嗦,鬼火!就这么出现了!

回到鱼种场我时时不能入睡,问双全伯说,这鬼火怎么来的?是死人的魂灵头吗?会吃小孩吗?双全伯打着哈欠说,这是磷火!我还想问什么是磷火?什么是鬼火?双全伯已经打起了鼻鼾。

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地看到了鬼火。以后,大凡天气炎热的时候,我们走过这个地方,总会看到这些奇异的蓝光。

后来我在溪西公社破除迷信讲究科学的科普图展上看到了所谓的鬼火的形成。鬼火就是磷火!凡动物尸骨被太阳暴晒后,里面的磷脂会被燃烧,在晚上就会看到点点磷火。

我们天天经过的那块平地,是社员把附近没有主的坟地棺木尸骨进行填埋,平整出来的,所以会出现磷火。

现在走在菱湖镇东栅的新区里,已经找不到一丁点小时候南浜大队的自然情景。那一个个珍珠般的鱼塘,一片片翡翠般的桑树林,包括曾出现点点磷火的那块平地,已被高楼大厦覆盖。那小桥流水人家,炊烟袅袅、家畜鸣叫的农家欢乐,已被湮灭在历史的记忆中!

鳜鱼东河漾之殇

在菱湖镇的东北角,有一处湖泊,叫东河漾。我们小的时候,感觉这个漾很大很大。南面从当时的竹器厂边上的白地开始,到北面的菱湖丝厂后面的白地,有数百米长,有数百米宽。具体有多少面积,我到现在也不知道!

东河漾原来有两条小河贯穿菱湖镇,一条可以通南栅漾,一条通安澜桥,后来都被慢慢填掉了。向东一条是直通外港,水流湍急。这是养育镇上邱家湾、菱北百姓的母亲河!靠近东河漾的人家,都要到漾里汲水,淘米、洗菜、洗衣被。

清晨,漾面上和岸边飘着水雾气,时高时低,时厚时薄。岸边的民房如隐如现,人们在雾气中行走,飘飘如仙,就像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水墨画!

我家当时住在菱湖催青室里面,在东河漾的南岸,离漾不远,也就百来米吧。我记得当时每天早上都要拿起水桶到漾里挑水。清晨漾里面的水是最干净的,可以看到鱼儿在水下嬉戏。

东河漾的西面是人家和洗涤用的河埠头,东面都是鱼塘和桑树地。还有一个最引人注目的大土包!

菱湖是水乡,没有高山。唯一的是遥远的灵山,我们也只能遥望。直到小学高年级的时候,才有机会到灵山春游。后来,灵山也被开采成平地,一处有名的风景区被彻底销毁,关于灵山前身后世的故事也就在人们的记忆中消亡了。现在看来,真有点吃子孙饭的味道!

这个东河漾东岸的土包是我们心目中的高山,在那里留下了我们儿时的许多故事!我们会比赛登高,谁先爬到顶部谁就是第一名。第一名是一种光荣,没有任何奖励。我们会围着土包打游击战,喊着冲啊杀啊,冲来冲去,谁也不知道为谁打游击战,谁也分不清哪方输赢。我们还会围着土包捉迷藏,土包周边都是庄稼地,藏个人还真的很难找。在这里,我们都可以玩的尽兴,玩的疯狂,玩的汗流浃背,玩的天昏地暗!

玩的最开心的,还是在土包顶上放鹞子(即风筝)。

鹞子是自己做的。做鹞子用的竹篾是菱湖竹器厂生产的,那里的竹篾细巧均匀,各种粗细的规格都有,是做鹞子的最佳材料。我家离竹器厂很近。想要糊纸鹞子了,就到竹器厂向工人阿姨讨要一点竹篾。当然都是下脚料!

做鹞子的竹篾必须是干透的,一般我们会用隔年留下来的竹篾。我们自己做的鹞子是最简单的,无非是蝌蚪、镬枪(锅铲)、瓦片、月亮等几种形状。如果要做老鹰、蝴蝶、蜈蚣之类复杂形状的鹞子,那就要去学艺了。镇上一步两爿桥那里有个叫甜酒酿阿庆的人,是菱湖镇上糊鹞子的第一把手。我们会约几个小朋友去他那里学习,当然是偷偷地学!到我们长大了点才真正学会了做鹰鹞和蝴蝶鹞,但放飞的效果还是远远不如阿庆的好。

在土包上放放鹞子是比较轻松的,只要站在顶上,顺风随手就可以把鹞子放到天上去,不像在平地上,要助跑才能放飞。

放鹞子的时节,土包顶上站满人,除了大部分是小孩外,还有少数的大人也来这里放飞。那时,天上飞满了各种形状的鹞子,五颜六色,高高低低,远远近近,煞是好看!

文革期间的一天夜晚,土包那里传来很响的锤砸声,我们站在家门口看到那里灯火辉煌,人头攒动,人们在砸什么东西。后来才知道,这个土包原来是一个很大的坟墓。文化大革命破四旧,这个坟墓是破除的对象,所以给清除了。打破的尸骨和三合土碎块统统被倒进了东河漾中。现在看来,这也是一种水质污染!

土包消除了,小伙伴放风筝的最佳地点没有了!在野外疯耍的高地没有了!

东河漾是我们生存的根源,也是我们的水上乐园。一到夏天,漾里挤满了游泳的人。靠近河埠头的都是比较小的孩子在嘻水,还有刚刚学游泳的小孩拿着门板、木桶之类的工具在扑腾。当然在河埠头上坐着几个大人,看住自己的孩子游水,防止发生意外。大人和大一点的孩子会在漾中间畅游,玩着各种花样。或蝶泳、或蛙泳、或潜泳、或仰泳、或自由泳,江南水乡的泳技在这里充分展示!

我们每天放学后都会结伴去东河漾水上玩耍。我们会在水上追逐,打水仗;会潜入漾底抓把淤泥,然后在水面互相攻击;会顽皮地潜入水下,互相拉扯泳裤;还会游到僻静处摸虾,然后生吃虾肉。据说生吃河虾能增强游泳能力!

东河漾真的是我们的水上天堂!

东河漾还慷慨地给人们带来许多水产品。有各种鱼、虾、螺蛳、河蚌。漾里的螺蛳特别鲜美!螺蛳有两种。一种是屁股带白点的,壳厚肉瘦不好吃。一种是青壳的,皮薄肉厚。那青壳螺蛳是菱湖人餐桌上的美味。吃螺蛳一般在春季最佳,肉质肥嫩。我们会挽起裤腿,在漾滩的淤泥里摸螺蛳。当然都是挑大的青壳螺蛳,然后拿回家放在盆里用水漂养。一般漂养两天,螺蛳肚子里的泥土基本上吐尽了。想吃的时候,剪去螺蛳屁股,洗净后继续放在盆里用水漂养,并在水里滴上几滴菜油,把螺蛳肚子了的泥土彻底清除。将螺蛳装碗放上油盐、黄酒、香葱,撒上一把辣椒,放在饭锅上一蒸,那螺蛳的香气伴随着米饭的香气四处飘荡。嘬上一口,满嘴鲜嫩,使人久久不能忘怀。我想像灶家菩萨也会天天守着清蒸螺蛳碗流口水!

据说神仙吕洞宾喜欢吃太湖里的螺蛳,我想他应该尝尝我们东河漾的螺蛳!

鳜鱼,是极其凶猛的食肉鱼类,其肉质细嫩,特别鲜美,是淡水鱼的极品。鳜鱼,对水质要求极高!那时,东河漾河水荡漾,浅的地方清澈见底,深的地方有湍湍激流,水质是一流的,是鳜鱼生活的最佳水源。漾里的鳜鱼极多。我们在摸河蚌捉螺蛳的时候常常能摸到鳜鱼,当然是不大的!有些摸鳜鱼的高手会到水下的杨树根和石块中去寻找,这些地方往往会有鳜鱼窝。鳜鱼有个习性,就是群居,它们找到一处适合觅食和活动的地方就不会离开了。找到鳜鱼窝那是交大运了,从此就有抓不完的鳜鱼!所以,鳜鱼窝是绝对不能告诉别人的!

抓鳜鱼可不是那么好抓的!鳜鱼满嘴牙齿,手刮上就会破皮。鳜鱼的鱼鳍是由毒刺排列的,一不小心被刺了,就会有钻心的痛。没多久,被刺的地方会红肿起来。当时还听说有人抓鳜鱼被刺了,送医院急救!

我们小人一般不会去抓鳜鱼!但也有碰巧的时候。记得有一年春天发桃花水(过去的雨季很有规律,一年发桃花水和黄梅水两场大水,全年庄稼的用水就够了),东河漾的水快要淹到东面的桑树地了,岸上的青草被泡在水中。这时正是我们抓虾捕鱼的好时机。那天,我与小伙伴们拿了小赶网去抓虾。小赶网是用养小蚕的蚕网做的,不大,也就五六十公分模样。因为水太深,我们不敢下水,只是站在岸上贴着青草用网拉。虾很多,不一会我们拉了不少。在一排被水淹的青草堆里,我下网后用力往身边拉,但怎么也拉不动。我想大概被石块卡住了!后来我用力一拉,网上来了,里面满满地卡着一条鱼,我赶紧退到桑树地里,打开网仔细一看,是一条很大的鳜鱼。邻居帮我称了一下,哇!有五斤重!

这是我至今抓住的最大的鳜鱼!

时光如箭,几年过去,我也读高小了。那一天清晨,我还是与往常一样,到东河漾去挑水。只见水面上仰满了鱼头,鱼儿在大口喘气。那痛苦的样子,就像在说救救我们吧!我还以为是正常的鱼嚎,过会儿就会没事的。

有的居民拿着工具开始捞鱼!

第二天,我去挑水时看到水面上飘着大片的死鱼。有些还在翻动,居民们拿着大鱼叉叉这些还活着的大鱼。

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天天有大鱼翻肚死亡。有些大鱼估摸着有十多斤重,白肚子飘在水面上特别耀眼。

过不多久,没人敢去抓这些半死不活的大鱼了。

再下去,漾面上飘满了大大小小的翻着白肚子的死鱼!

再接下去的日子,经过东河漾边上,老远就闻到一股臭味!一股鱼腥加腐烂的臭味漂浮在东河漾的周边,特别难闻,特别恶心!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没人敢在东河漾里汲水、淘米、洗菜!游泳嘻水!

谁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说法很多,但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但事实证明,鱼大量死亡,这水有毒,水质变坏了!

我们也改变了挑水的方向,到竹器厂的竹排上去汲,那是另外一条河流。当然远了许多路程!

死鱼的事情过去了很长的时间,我们也读中学了。东河漾的水质似乎好了点,我们一些老小伙伴还是结伴去游泳嬉水、钓鱼抓虾、捉螺蛳摸河蚌,从那时起,我从来没有抓到漾里的鳜鱼。别人有没有在东河漾里抓到鳜鱼就不得而知了。

后来,我离开了菱湖镇,再也没有到东河漾游泳嘻水、捉鱼摸虾。东河漾的水质有没有好转,漾里的鳜鱼多不多,就不知道了。

九十年代后,东河漾最终淹没在城市的建筑中,但我仍然不知道它的实际面积,只是在记忆中还是保留着这片很大很大的水面!这个属于我们孩时的水上天堂!

作者简介:王德强,男,年3月生于湖州,60年代初到菱湖读小学至高中毕业。后在菱湖铝线厂做学徒工、海军服役、退伍到湖州市政府部门工作至退休。

作者近照

出版《寻梦菱湖》众筹启事

一、前言

故乡的消逝是一种哀痛。转眼间,曾经鲜活的人物、曾经清晰的场景渐行渐远,三代之后或许都将淹没在茫茫尘土之下。我们来过吗?说过吗?笑过吗?痛过吗?有谁还记得我们轻微的旅痕?有谁还知道精彩的陈年往事?

所幸有这样一本书——《寻梦菱湖》,由你我身边的写作者,把过往点点滴滴深情展现,留住金贵的记忆……这是一本值得珍藏的书,是菱湖作为转型中国缩影的金贵的集体记忆、智慧与成果。

“寻梦菱湖”集体写作活动由杨宏伟老师主持发起,自年8月5日启动以来,







































北京青少年知名白癜风医院
补骨脂注射液说明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ythope.com/lyzl/210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公司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