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么形成的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2818/
据新华社消息,近日浙江千岛湖迎来了久违的丰收时刻,专业捕捞队驾驶多条渔船实施围捕,单网产量超过了12万斤。看到出鱼场面,相信很多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湖里的鱼真多”!
千岛湖的鱼类资源远不止于此,单网最高纪录曾达到71万斤,堪称“超级红网”,但和总储量相比还是九牛一毛。据最新调查,千岛湖的鱼种多达种,渔业资源蕴藏量达15万吨,以鲢鳙、密鲴、鲫、鲤为主,亦不乏鳜鱼、鳡鱼、黑鱼等凶猛鱼种,鱼群营养结构完善。
新安江上的“鱼库”:千岛湖为何有这么多鱼?
千岛湖原称新安江水库,是新安江源流在建坝后蓄水形成的人工湖。年,新安江电站正式封孔蓄水,年水库建成,正常水位下水面为平方公里,蓄水量高达亿m。
千岛湖能成为新安江上的“鱼库”,是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湖区自然环境优越,水质优良,适宜鱼类的生长。
千岛湖是在群山环抱中形成的峡谷型水库,因而岸线曲折蜿蜒,总长度超过km。湖中岛屿星罗棋布,共有大小岛屿个,创造了丰富的生态多样性。从地势上看,湖区自西向东倾斜,大坝附近为深水区,超过多米,全湖平均水深也有30.44米,为鱼类提供了广阔的栖息空间,自然条件可谓得天独厚。
“好水养好鱼”,丰富的鱼产离不开千岛湖的一湖秀水。千岛湖被誉为中国水质最好的水库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饮用水源地。根据水质监测结果,除西北库湾外,湖区大部分水面都能达到III类标准,全湖平均水质符合II类标准,潼官峡大坝前断面可达I类标准,在国内属于优良水体。
其次,人为投放鱼种也是鱼多的重要原因。据资料记载,新安江水库在年就出现了养鱼活动,年当地放养的青草鲢鳙等鱼种共计万尾。早期的跟踪监测显示,鲢鳙的生长状况尤其出众,鲢鱼每年平均增重5斤,鳙鱼每年增重7斤,生长效益显著。
在60~70年代,渔业管理者就认识到了鲢鳙的重要性。根据国内大型水库的放流经验,每亩水面放养50尾鱼,库区每年需投放万尾鱼种,鳙占40%~60%,鲢占60%~40%。经过多年的积累,千岛湖的放流总量已达7.22亿尾,近年来每年放流鲢鳙0万尾,重约万斤。
为充分利用水资源,千岛湖渔民还曾发展过大规模的网箱养殖,从外地引入了诸多新鱼种,比如:匙吻鲟、银鱼、鳗鱼等等。在多种经营模式的影响下,千岛湖的鱼种不断丰富,储量逐年增多,鲢鳙成群也就成了自然现象。
千岛湖的智慧:独创“联合捕鱼法”
每年千岛湖的巨网捕鱼都会吸引外界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ythope.com/lyxx/lyxx/26230.html